第149章 又有流民
推荐阅读:银发后重归八零,成了科研大佬心尖宠、被逐出宗门后,美人师尊跪求我原谅、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、洪荒:先天阴阳蛟,再无金蛟剪、农家穷叮当,医术科举两手抓、大明皇孙: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、一秒加一只烧鸡,女神跪求我收留、让我医武双绝,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?、渣男换娶绿茶后糙汉军官惜我如命、结婚三年没圆房,随军一夜多胎了!、
寒来暑往,又是一年酷暑时。
灼灼烈日下,尘土漫天的道路上,一行人艰难行走着。
“小狗子。”
突然,一位步履蹒跚的老汉叫住一个走路姿势颇有几分怪异的小男孩。
小男孩看着约莫七八岁的样子,同老汉一样,两腮无肉,眼窝深陷,显然是长期吃不饱饭导致的营养不良。
“爷爷…”
老汉把手里装水的葫芦递给男孩,“渴了?”
小男孩点点头,接过葫芦瓶喝了一口水后又递回老汉手里去,“爷爷,你也喝。”
老汉暂且不打算喝水,只是把葫芦收起,带着小狗子继续往前走,爷孙俩本就走得慢,已经落下队伍好一截了,得加紧追上才是。
这一行人,一路往南走,已经走了三天三夜,对于他们现在身处何方,队伍里除了领头人,其他人也是迷惘的。
他们成为流民已经有好些个年头,流民没有户籍,不得进城居住,这群人如今已辗转好几个地方,可都住不长久,一是寻不到生计,二或是其他各式各样的原因被驱逐。
没有人愿意成为流民,一切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。
这一支流民队伍人数说多也不多,说少也不少,老老少少不过百来人,夜幕降临,他们还未找到安置之处,只得就地风餐露宿。
寻了块较为空旷的地势,男人们平整荆棘和杂草树枝,女人们则用石头堆砌临时灶头,再把不是缺角就是少耳的铁锅架上,生火,烧水。
水烧得冒泡后,一个妇人自装米的布袋里往锅里下米,那手抖了又抖,到底也没下几颗米,只将将垫了个锅底。
出锅时,一碗粥里半碗水。
负责打粥的妇人舀完最后一勺,沿着锅边敲了敲锅勺,“张三家的,你问问你男人,我们几时才能找到地儿?再这么下去,过几天大家都得饿饭。”
她这一说,立时就有七嘴八舌开始了,“是哩,这粥瞧着一天比一天清,再找不到安顿地,大家一起饿死。”
说这话的是一个汉子,算不得精壮,不过在人群中瞧着也算是有肉色,想来平日里还是吃得较饱的。
“李大,就你还饿死?”一瘦弱男人说道。
你婆娘可是掌锅勺的,你顿顿都比别人吃得多,大家个都不是傻子,不过是干不过你而已。
“那咋的,你不怕饿死?”李大反驳起来。
“我怕啊,我咋个不怕,我都三天没解手了。”言下之意,没吃的自然也没拉的,饿死也是早晚的事。
吃不饱的都没有力气说话,譬如小狗子爷孙俩。
“都给我闭嘴,黑天半夜的,瞎咧咧啥?”
荒郊野外的说饿死,为一禁忌。
此话一出,人群顿时安静了不少,原因无他,因为说话的人正是张三,在众人中有绝对的威信,若不能服众,这些人也不会跟着他走逃荒路了。
有那胆大的少年,“张三哥,我们还要多久才到你说的枫阳啊?”
“明日。”
“真的?”少年此刻两眼放光。
其他人也是,止不住的高兴,一扫之前的不愉。
张三点点头,不再说话,拿起一截木柴,往火堆里添去。
酷暑时天气干燥,待太阳彻底落山后,人群的最中间是燃烧的火堆,在张三的安排下,沿着火堆,老弱妇孺或两人,或三人各位一处。成年男人则在最外沿,呈包围之势把这些老弱妇孺圈在中间,这荒山野岭的,难免有凶猛之兽出没,即使没吃饱喝足,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。
夜里风吹树叶沙沙响,还伴随着野兽咆哮之声,有小儿惊得夜啼,哭声才刚起便被大人捂住了口鼻,待不出声了再看时,小儿已满面乌青,这手但凡再晚拿开一会会,黄泉路上又得添一怨气小鬼。
或许是命运庇佑,只除了这声啼哭,这一夜也就这么相安无事的过了。
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郁郁枝叶,最终打在地上时,天亮了,他们又得启程了。
小狗子穿着一双不合脚的布鞋,两个大脚趾已经有破布而出之势,脚跟更是磨破了皮,以免爷爷担心,只得咬咬牙继续忍耐着。
张三摸摸他的脑袋,“再忍忍,就快到了。”
“嗯。”
…
枫阳城的城门比林蕙初进城那年时加高加宽了些,林蕙有钱,枫阳城百姓也有钱,衙门就更别说了,每年光靠无名山庄缴纳的税银,能比一府城税收。
缴得多,也花得多,以裴知县的性子,银子大多也花在枫阳县的民生建设上。
有眼尖的,远远的就瞧着城门上的刻字,“三哥,快看,那上面写的是不是枫阳二字?”
张三也顾不得稳成,提劲快步走去,终于瞧个真切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,“是,是枫阳!”
跟在他身后的众人,也难掩欣喜,立马头不晕了,眼也不花了,一股作劲的连忙追上他。
守城的衙役见一群衣衫破旧的人笑着向他们跑来,差点没吓得跳起来,“快,快,有寇贼,戒备,戒备!”
今天不是赶集日,进城的人少,一声惊吼,守城的全部聚拢过来,齐刷刷的站成一排,手上的威棍也带了几分气势。
“来者何人?”班头气势如虹道。
张三郑重的向其行了一礼,“差大哥,我等逃荒至此,不知可否进城讨口饭吃?”
“尔等可是流民?”
张三也不隐瞒,“是。”
流民在任何地方都是轻易不得进城的,在枫阳更是卡得严紧。昔日就有流民进城想抢劫林庄主一家,虽是林庄主事后不予计较,枫阳本土民众却是对他们厌恶得紧。
无名山庄本就在城郊,而依附无名山庄的流民村,也是在城边缘,平日里与城中民众往来甚少,如此大家也算眼不见心不烦。
如今又来一波,也不知是好是歹,依着当初的印象,定然是坏的多。
这么一想,手里的威棍握得更紧了些,拒绝亦是斩钉截铁,“流民不得进城!”一边也在心里估量两方战力。
灼灼烈日下,尘土漫天的道路上,一行人艰难行走着。
“小狗子。”
突然,一位步履蹒跚的老汉叫住一个走路姿势颇有几分怪异的小男孩。
小男孩看着约莫七八岁的样子,同老汉一样,两腮无肉,眼窝深陷,显然是长期吃不饱饭导致的营养不良。
“爷爷…”
老汉把手里装水的葫芦递给男孩,“渴了?”
小男孩点点头,接过葫芦瓶喝了一口水后又递回老汉手里去,“爷爷,你也喝。”
老汉暂且不打算喝水,只是把葫芦收起,带着小狗子继续往前走,爷孙俩本就走得慢,已经落下队伍好一截了,得加紧追上才是。
这一行人,一路往南走,已经走了三天三夜,对于他们现在身处何方,队伍里除了领头人,其他人也是迷惘的。
他们成为流民已经有好些个年头,流民没有户籍,不得进城居住,这群人如今已辗转好几个地方,可都住不长久,一是寻不到生计,二或是其他各式各样的原因被驱逐。
没有人愿意成为流民,一切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。
这一支流民队伍人数说多也不多,说少也不少,老老少少不过百来人,夜幕降临,他们还未找到安置之处,只得就地风餐露宿。
寻了块较为空旷的地势,男人们平整荆棘和杂草树枝,女人们则用石头堆砌临时灶头,再把不是缺角就是少耳的铁锅架上,生火,烧水。
水烧得冒泡后,一个妇人自装米的布袋里往锅里下米,那手抖了又抖,到底也没下几颗米,只将将垫了个锅底。
出锅时,一碗粥里半碗水。
负责打粥的妇人舀完最后一勺,沿着锅边敲了敲锅勺,“张三家的,你问问你男人,我们几时才能找到地儿?再这么下去,过几天大家都得饿饭。”
她这一说,立时就有七嘴八舌开始了,“是哩,这粥瞧着一天比一天清,再找不到安顿地,大家一起饿死。”
说这话的是一个汉子,算不得精壮,不过在人群中瞧着也算是有肉色,想来平日里还是吃得较饱的。
“李大,就你还饿死?”一瘦弱男人说道。
你婆娘可是掌锅勺的,你顿顿都比别人吃得多,大家个都不是傻子,不过是干不过你而已。
“那咋的,你不怕饿死?”李大反驳起来。
“我怕啊,我咋个不怕,我都三天没解手了。”言下之意,没吃的自然也没拉的,饿死也是早晚的事。
吃不饱的都没有力气说话,譬如小狗子爷孙俩。
“都给我闭嘴,黑天半夜的,瞎咧咧啥?”
荒郊野外的说饿死,为一禁忌。
此话一出,人群顿时安静了不少,原因无他,因为说话的人正是张三,在众人中有绝对的威信,若不能服众,这些人也不会跟着他走逃荒路了。
有那胆大的少年,“张三哥,我们还要多久才到你说的枫阳啊?”
“明日。”
“真的?”少年此刻两眼放光。
其他人也是,止不住的高兴,一扫之前的不愉。
张三点点头,不再说话,拿起一截木柴,往火堆里添去。
酷暑时天气干燥,待太阳彻底落山后,人群的最中间是燃烧的火堆,在张三的安排下,沿着火堆,老弱妇孺或两人,或三人各位一处。成年男人则在最外沿,呈包围之势把这些老弱妇孺圈在中间,这荒山野岭的,难免有凶猛之兽出没,即使没吃饱喝足,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。
夜里风吹树叶沙沙响,还伴随着野兽咆哮之声,有小儿惊得夜啼,哭声才刚起便被大人捂住了口鼻,待不出声了再看时,小儿已满面乌青,这手但凡再晚拿开一会会,黄泉路上又得添一怨气小鬼。
或许是命运庇佑,只除了这声啼哭,这一夜也就这么相安无事的过了。
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郁郁枝叶,最终打在地上时,天亮了,他们又得启程了。
小狗子穿着一双不合脚的布鞋,两个大脚趾已经有破布而出之势,脚跟更是磨破了皮,以免爷爷担心,只得咬咬牙继续忍耐着。
张三摸摸他的脑袋,“再忍忍,就快到了。”
“嗯。”
…
枫阳城的城门比林蕙初进城那年时加高加宽了些,林蕙有钱,枫阳城百姓也有钱,衙门就更别说了,每年光靠无名山庄缴纳的税银,能比一府城税收。
缴得多,也花得多,以裴知县的性子,银子大多也花在枫阳县的民生建设上。
有眼尖的,远远的就瞧着城门上的刻字,“三哥,快看,那上面写的是不是枫阳二字?”
张三也顾不得稳成,提劲快步走去,终于瞧个真切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,“是,是枫阳!”
跟在他身后的众人,也难掩欣喜,立马头不晕了,眼也不花了,一股作劲的连忙追上他。
守城的衙役见一群衣衫破旧的人笑着向他们跑来,差点没吓得跳起来,“快,快,有寇贼,戒备,戒备!”
今天不是赶集日,进城的人少,一声惊吼,守城的全部聚拢过来,齐刷刷的站成一排,手上的威棍也带了几分气势。
“来者何人?”班头气势如虹道。
张三郑重的向其行了一礼,“差大哥,我等逃荒至此,不知可否进城讨口饭吃?”
“尔等可是流民?”
张三也不隐瞒,“是。”
流民在任何地方都是轻易不得进城的,在枫阳更是卡得严紧。昔日就有流民进城想抢劫林庄主一家,虽是林庄主事后不予计较,枫阳本土民众却是对他们厌恶得紧。
无名山庄本就在城郊,而依附无名山庄的流民村,也是在城边缘,平日里与城中民众往来甚少,如此大家也算眼不见心不烦。
如今又来一波,也不知是好是歹,依着当初的印象,定然是坏的多。
这么一想,手里的威棍握得更紧了些,拒绝亦是斩钉截铁,“流民不得进城!”一边也在心里估量两方战力。
本文网址:https://book.uuuxrx.top:9000/xs/133/133669/57469105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://m.lazytxt.shop:8081/133/133669/57469105.html ,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