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章 张三

推荐阅读:银发后重归八零,成了科研大佬心尖宠被逐出宗门后,美人师尊跪求我原谅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洪荒:先天阴阳蛟,再无金蛟剪农家穷叮当,医术科举两手抓大明皇孙: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一秒加一只烧鸡,女神跪求我收留让我医武双绝,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?渣男换娶绿茶后糙汉军官惜我如命结婚三年没圆房,随军一夜多胎了!

    张三见状,心中暗道不妙,瞧这架势,今日这城,怕是没那么容易进得。

    在自己的队伍中,张三有着绝对的威信,但在这关乎去留存亡的时刻,一切尊严皆可放下。本就站得不直,此刻更是卑微至极,腰都快弓到膝盖去了,“差大哥,行行好…”

    身后众人,老弱妇孺,半数之人,衣衫褴褛,面无菜色,都眼巴巴望着,还有人眼泪已然在眼眶里打转,就差齐齐给班头等人跪下了。

    班头见状也起了几分不忍,可到底理智大过情感,瞧天色已是酉时,照理这时辰也轻易不得放人入城。

    不论张三如何乞求,班头等人就是不为所动,眼见着僵持不下,流民们也齐声哀道,“求求各位官爷…”

    甚至已有妇孺开始往下跪去,饥饿加上身体极度的虚弱,只轻轻一屈膝,便再也起不来了。

    “流民不可入城过夜,尔等莫要为难人。”一道洪亮的声音乍然响起。

    众人皆循声望去,只见一素衣男子,自马背上一跃而下,身后跟着几个随从。

    其人身姿欣长,面貌俊美,身上的衣物虽是很素,却能一眼就看出用料不凡,必然是城中大户人家之人,往那一站便与旁边的流民形成强烈对比,有那脸皮薄的年轻女子,更是羞得把头埋得更低。

    班头见是他来,心下暗喜,如释重负道“十三爷,您来了!”

    十三应了一声后,朝张三走去,做扶他状,“这位大哥,请问,如何称呼?”

    张三微颤着抬起头,“禀这位爷,小人姓张,家中排第三。”

    “张三哥,尔等从何而来?又往何去?”

    “爷,我等原为庆安府辖下安阳县张家村民,天福五年因水患落难,四处为家,今一路辗转至此,已是粮尽银绝,实在寻不得去处,故而求个收容。”

    十三脸上并未露出半分其他神色,只严肃道,“家有家规,城有城规,流民酉时过后,皆不可入城。”

    听到此话,流民队伍陷入一片沉默。

    李大腾挪脚步到了张三身旁,压低了声音在张三耳旁道,“张三哥,要不?”

    张三别了他一眼,“你想说啥?”

    “要我说,我们干脆就硬闯,你瞧这枫阳城门都比别处的阔气,我们人也多。”

    言下之意,这城门都如此阔气了,那城里还少得了他们一口吃的。

    张三听不得他这糊涂话,简直想反手就给他两耳刮子,听听,听听,这都说的什么话?

    你李大脑袋里除了米糊还装了啥?怎么也不想想,拿什么硬闯?凭我们老弱妇孺多?

    敢情你一天天的,因着你婆娘煮饭,吃得比别人饱些,你就以为人人都跟你一样有力气了?

    狠狠瞪了李大一眼,“你胡说些啥,一边去!”

    十三把两人的动作和私语看在眼里,听在耳里,心里了然。

    他不再多言,只把跟着他的几个随从留下,命其与守城衙役一起把城门关上,并严令把门守好了,若是有人非要硬闯,可适当给其教训。

    为保他的安危,跟在他身边的随从都是林蕙精挑细选过的练家子,守个城门不是难事。

    待他骑马走后,衙役等人便迅速的把城门掩上,李大当下就心急了,竟不管不顾的想要硬挤进去。也有年轻些的男人也跟着他的动作,齐身往门缝挤去。

    砰!

    砰!

    砰!

    所有试图闯城的人,都被十三留下的随从跟提溜小鸡仔似的,毫不留情的扔出一丈多远,一头瘫软在地上,除了扬起一片泥尘外,就只剩下哭爹喊娘的哀嚎声。

    李大嚎得最有劲,张三怒道,“看来他们下手还是轻了,没把你摔死,还能让你有力气嚎。”

    说完用手指狠狠的戳了李大的脑袋,“你呀你!”

    他这一戳,也是用了十分的力气,直把李大戳得晕头转向。

    李大瞬间像个婆娘一样,哭了!

    那家伙,哭得可委屈了,眼泪没有,鼻涕倒是一把一把的,一边哭,一边用手拍大腿,“天爷嘞,你是要我们命嘞,这日子,真苦啊…”

    李大婆娘瞧自家男人哭得跟个二傻子一般,不但不嫌弃,比他哭得更凶,“呜呜呜,天爷啊,还让不让人活嘞……”

    悲伤总是容易被渲染,一众人泪水浅的也是哭得稀里哗啦。

    能做领头的岂非一般人,张三心中虽是又气又憋,面上却是不显半分,有条有理的吩咐男人们拾掇路边的空地,另安排自家婆娘和大闺女带着妇人们架锅煮饭。

    一顿清汤寡水的晚饭过后,米袋子也是彻底的见了底。

    要不说张三脑瓜子还算灵活,众人安顿下来后,张三也开始琢磨往后生计之事。

    虽说流民不可进城过夜,但人没说白天不能进城,瞧着周边环境,心下顿时有了主意。

    当下因有寇贼于树林之中,为防有尔,一般城门周距一定范围内是没有密林的,又人人都是烧柴火,是以柴也成为了一种资源。

    村里许多人家房屋周边就有山林,但这城里可不同了,城中大多数人烧柴可是得用买的。

    思来想去,决定明日叫上几个青壮,搞几捆柴棒子去城里卖了,当然,此法并非长久之计,但眼下的情况,能换一天口粮是一天。

    不说别的,就无名山庄的柴火需求就很大,即便林蕙有一整座山头,但也不能啥都自给自足,同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之理,总得给不如自己的人留一条生存之道。

    翌日,张三说干就干,天蒙蒙亮就带着几个青壮,走了不远路才搞到几捆柴,又赶在城门刚开之时,就随着其他等着进城的人一起进了城去。

    这些进城的,也都是些一早就担着自家养的鸡鸭或是种的青菜去售卖的,街市都是有规矩的,整条街从街头到街尾,街头是卖菜的,街尾自然就是卖一些相对不热销的,夏日大多是卖柴,冬日则有人背着背篓卖炭。

    几人找了个宽阔位置,把柴放下后,则开始静静等买家来。

本文网址:https://book.uuuxrx.top:9000/xs/133/133669/57469108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http://m.lazytxt.shop:8081/133/133669/57469108.html ,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